政策救市 能“治疗”短痛还是长痛?
2015-9-30 11:11    来源:东方网汽车频道

  但春药虽好,因此带来的后遗症也不少。

  从生理角度来说,吃多了猛药后必然阶段性不举,春药越猛,下一波所需的剂量也就越大,甚至可能会车市产生“政策依赖症”。

  从汽车行业健康展角度来说,带来的问题更多。

  目前中国的交通拥堵、雾霾已经非常严重,于是以北京为首的很多城市都出台了限购限行等政策。但为了刺激经济、“拯救”汽车产业,政府又不得出台救市措施增加汽车保有量,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局面,一方面鼓励消费者购车,一方面又限购限行。

  实际上,这种矛盾的局面很难不说是2009年政策救市的恶果,在交通、环保等相关养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好的情况下,中国的车市保有量突然剧增,地方政府无力应对,唯有限字当头。对于汽车企业来说,2009年短暂的辉煌也让他们错误判断了车市走向,很多车企盲目扩张产能,盲目增加渠道,导致今天车企产能大量放空、经销商跑路频现。

  所以,救市对于汽车的未来而言,更多的是一剂毒药。

  第一,短暂的增长实际是透支未来的增长,扰乱汽车行业正常增长的秩序;

  第二,无序的增长会干扰汽车企业对市场的走势判断,打乱汽车企业的战略规划;

  第三、突然到来的增长会引发一系列问题,如交通拥堵、雾霾,为未来更多城市采取限购限行政策埋下伏笔,影响汽车行业的健康增长。

  第四,这次的救市对自主品牌而言可能是坏事而不是好事,因为这次的救市政策是普惠型政策,几乎所有车企都能够受益,以上海通用雪佛兰为例,政策惠及除科帕奇之外的全部在售车型,再如上海大众的朗逸、桑坦纳、POLO家族的数十

  款车型均享受购置税减半政策。这样就会导致自主品牌的性价比进一步降低,生存更加艰难。同时,也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局面,那些原本应该被市场淘汰的车企借这个机会可能又复苏了,进而对那些原本处于健康上升通道的车企形成打击,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优胜劣汰的步伐又要延缓。

  当然,我们更希望这是为中国汽车工业整个体系改革手术赢得时间的麻药。中国汽车工业在快速发展中已经涌现出了太多的问题,要解决问题,需要顶层智慧和决心,但更需要时间,需要麻药,避免改革带来的巨大的伤痛。

优秀经销商